翛(xiāo)翛羽毛凋敝稀少的样子翘翘摇摇欲坠高耸危险的样子
翛(xiāo)翛:羽毛凋敝稀少的样子。
翘翘:摇摇欲坠,高耸危险的样子。
【品评】 这是一首寓言诗,全诗以一只母鸟的口吻,控诉鸱鸮既占其窠巢,又取其鬻(幼)子,并诉说自己依然为抵御外侮经营窠巢的勤苦及目前处境的危险。
《尚书·金滕》言此诗为周公旦所作,《毛诗》与《鲁诗》、《齐诗》说同(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),尽管在具体作于何时,说法稍有不同(主要在于诛管蔡之前或之后),但为周公旦所作则无异,则即使《金滕》之书写成迟,总是传说有自。至于各说之不尽相同,乃传说异词,为常有之事。且各说在大体相同的时间范围之内,或言“周公救乱”,或言“周公戒成王”,只不过论述角度不同,大体可以相通。是否此前民间已有此类型的寓言故事或简短诗歌,周公据以改编润色,已不可知。但就此诗目前形态看,不似周初以前的民间歌谣,因而确定为周公之作是正确的。而周公引述的时候,倒很可能从其事源上将它归于前人。
首先,我们将它作为一首独立的寓言诗来看,全诗用第一人称的手法,又以一个受到侵害、幼子被鸱鸮夺去的母鸟口吻诉说,因而十分感人。
其次,诗的开头以连续呼叫的手法,点出强暴者,向它说:“既取我子,无毁我室。”自然就点出了强暴者所犯的罪恶,以及母鸟捍卫家室的决心。其中有乞求,但更多的是拼死捍卫的决心。第二章写自己辛勤修补,防备强暴者。末尾的“今女下民,或敢侮予”一句,便表现出这一层意思。
再次,从第一章到第三章,贯穿“我”为了维护家室安全辛苦劳作的诉说。第三章末尾说:“曰予未有室家!”表明了自己忘我劳瘁的目的。由这点看,这首诗确实有说给同室成员听的意思在内,而诗中最感人者,也正是这一层意思。
最后,第四章承上章末尾,写自己的身心憔悴与家室之风雨飘摇、形势险峻。“予维音哓哓”,可谓全诗之意的总括。
由上面分析可知,传说周公将此诗诵给成王,其内容是完全符合这个情节的。也确实具有感化内部成员,以达到互相体贴、精诚合作的目的。作为一首寓言诗,它同时也有引起愤恨强暴者和同情被欺凌者的作用。本诗虽简短,但结构严密紧凑,虽用了寓言的形式,但感情强烈,撼动人心,是一篇十分优秀的诗作。
东山
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我来自东,零雨其濛。我东曰归,我心西悲。制彼裳衣,勿士行枚。蜎蜎者蠋,烝在桑野。敦彼独宿,亦在车下。
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我来自东,零雨其濛。果臝之实,(10)亦施于宇。(11)伊威在室,(12)蟏蛸在户。(13)町畽鹿场,(14)熠燿宵行。(15)不可畏也,伊可怀也。(16)
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我来自东,零雨其濛。鹳鸣于垤,(17)妇叹于室。(18)洒扫穹窒,(19)我征聿至。(20)有敦瓜苦,(21)烝在栗薪。(22)自我不见,于今三年。
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我来自东,零雨其濛。仓庚于飞,(23)熠耀其羽。(24)之子于归,皇驳其马。(25)亲结其缡,(26)九十其仪。(27)其新孔嘉,(28)其旧如之何?(29)
徂(cú):往。东山:在古奄国境内。奄国在今山东曲阜附近,后并入鲁国。东山即曲阜以东的蒙山,今属临沂。由此可知诗人转战之最后是经历了所谓“践奄”之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