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KTV招聘网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营口 [切换]
    营口KTV招聘网 > 营口热点资讯 > 营口励志/美文 >  这就是古人何以要单独提知行的原因

    这就是古人何以要单独提知行的原因

    时间:2022-07-21 20:29:36  编辑:快推网  来源:  浏览:880次 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    这就是古人何以要单独提知行的原因。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从空间来看,“知行”是两道铁轨,不可分割;从时间来看,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知行合一就是一件事的开始和终结,绝不能有始无终,更不能虎头蛇尾。关于这一点,王阳明是这样解释的:就算你是个吃货,也肯定是有了想要吃的心才知道你要吃东西了。要吃的心属于“意动”,是“知”,这就是“知是行的开始”;而你吃的东西是什么味道,肯定是放到嘴里后才知道,这就是“

    这就是古人何以要单独提知行的原因。

    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

    从空间来看,“知行”是两道铁轨,不可分割;从时间来看,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知行合一就是一件事的开始和终结,绝不能有始无终,更不能虎头蛇尾。

    关于这一点,王阳明是这样解释的:就算你是个吃货,也肯定是有了想要吃的心才知道你要吃东西了。要吃的心属于“意动”,是“知”,这就是“知是行的开始”;而你吃的东西是什么味道,肯定是放到嘴里后才知道,这就是“行是知的完成”。比如你喜欢户外,你肯定是有了想要走路的心,才会去走路。想要走路的心就是“意动”,是“知”,这就是“知是行的开始”;而路是坎坷还是平坦,只有你走了之后才知道,这就是“行是知的完成”。

    我们想要知道西红柿好不好吃,必须要吃它,要吃它就是“意动”,是“知”,这就是“知是行的开始”,而西红柿到底味道如何,只有你吃了后才知道,这就是“行是知的完成”。

    想要知道衣服是否合身,必须去穿;想要知道水的温度,必须要去感觉;想要知道红烧牛肉好吃还是水煮牛肉好吃,必须要去吃。你不吃,就没有“行”,你就不知道哪道菜好吃;你不想知道两道菜哪个好吃,就没有“知”,你更不可能知道哪道菜好吃。所以,缺了“知”和“行”的哪一个,都不成,因为它们是合一的。

    问题是,王阳明说,现实中就有一种人,总是希望自己先知,然后再去行。可天下的知识那么多,只能把自己活活累死,而终身不能行。

    有一点值得补充,王阳明所说的“先知后行”的人,不仅仅指不去实践的人,还有一种是死背书本知识而不思考的人。因为王阳明说过,有目的性的思考本身就是行。

    一念发动便是行了

    几百年来,很多唯物主义者都把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强横地意淫成“实践出真知”,这并没有错,可却不是王阳明提出“知行合一”的本意。

    王阳明提“知行合一”的本意是这样的:每个人眼睛都能看到一百米开外的事物,但对于近在咫尺的眼睫毛却看不到。每个人谈到“知行”的问题时,只能看到在现实中发生的事,这样就产生了一种观点:有些好事,我只“知”不去“行”,固然是错的。但有些坏事,我只“知”不去“行”,那肯定就是对的了。

    比如,我每天都想杀人,可我没有去杀人,这是没有关系的。可王阳明却说,因为知行是合一的,你的意一发动(知),就是行了。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实在让人无法理解,难道我心里想想还不成?用今天的说法,我看到一美女,想要做些下作的勾当,可我没有去做,难道这就违法了?

    王阳明说,每当你想一件丑恶的事时,其实就是你的欲望过了头,成为私欲。私欲就像是云彩,你每想一次丑恶的事时,云就会加重一次。天长地久,白云就会成为乌云,遮蔽了你的良知,由于没有良知的监控,你就真的可能会去实践了。

    人类《刑法》上有个名词,叫“犯罪预备”,讲的是,一个人为了犯罪做了种种准备,但因为某种原因(外部原因:风声太紧,或内部原因:良知发现后加以制止)而停止了犯罪行为。

    王阳明谈到的问题就是客观版的“犯罪预备”。你在头脑里不停地产生那些私欲,其实就是在为犯罪做准备,即使你永远不会去实践,可在你的心中已经实现无数回了,你已经把你的心变成了一个罪犯。

    如果我们的心是个罪犯,那我们的这个躯体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    既然知道了一念发动时就是已经“行”了,我们该如何做呢?

    王阳明的方法就是,只要有一个恶念涌上心头,马上就把它克掉,绝不能让任何一点恶念留在心头。

    怎么克掉恶念(私欲),那是我们在致良知中要讲的问题。

    从上面的论述中,我们可以看到,王阳明提“知行合一”和提“心即理”的思想一样,都是告诫我们要防范,希望我们能时时警惕我们的私欲。

    最新便民信息
    营口最新入驻机构
    15535353523